學校文化是一組象徵符號,界定著學校特徵與定義;也是一組準則,在這組準則框架中,驅使著每一個人思考、判斷、與從事各項教育工作。學校文化是難以言諭,但卻又真實地存在每一處所內,甚至是深植於每一個人的心靈與腦海之中,牢不可破。就校長領導角度而言,學校文化影響著校務推動,優良正向且積極的學校文化不僅是學校經營之基石,同時更是精緻卓越創新教育的發展目標。
學校文化是學校整體的核心信仰,也是校長領導的心臟。一個正向地學校文化能以學習型組織文化、教導型組織文化或是團隊領導等型態展現,在如此的學校環境中,每位成員不論是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甚至是社區,均具積極參與態度並且充滿希望,這種正向的力量能夠轉化為飛輪效應,驅使帶動著學校不斷地提升、突破與超越。但是在負面的學校文化中,失敗主義、平庸文化與螃蟹效應充斥著每一個心靈,校園氛圍中瀰漫著不安與無希望,對於教師、學生與家長,教育不再成為未來的希望。
利用制度管理學校的另一層次,即是型塑文化領導學校。學校組織文化旣對學校發展有重大影響,在現今新世紀下,校長如何規劃學校組織文化的未來趨勢並加以塑造提升學校競爭力?個人認為可從以下方向著手:
一、融入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學校經營理念:
企業改造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出發點,站在顧客的角度,來檢視作業流程,是否有不符合顧客期望的情況,因此,要「永遠把顧客放在第一位」,從顧客的角度來觀察,在行銷、財務、人力資源、資訊科技、生產研發等機能上,是否符應「顧客滿意」。現在許多學校面臨學生來源的競爭壓力,為提升學校競爭力,學校組織文化必須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從教學及輔導兩方面去著手進行,檢視是否達成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態度及輔導策略,為組織整體成員帶來新的思考方向。
二、培養能相互合作且自我專業成長的組織成員:
未來真正出色的組織將是能夠設法使全體人員全心投入,並有能力不斷學習的組織,並基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的理念,創造活出生命意義的組織文化。因此學校需要導入學習型組織的概念,突破學校以往缺乏整體思考的主動積極,達成以團隊為主體進行自我分析及成長的組織概念。
三、建立彈性運作的教師團隊:
未來的組織型態將以小型、專業的工作小組為主,每一單位管理控制自己的決策,且經由蓬勃的組織文化而與整個組織緊密結合,以強調彈性運作的原子型組織為架構。未來的學校成員必須加入協同教學及學校活動的組織中,對於隸屬的學科或學校賦予的組織活動,自行調整單位的工作方針,並配合學校特色的發展。
四、有效運作且支援的行政管理機制:
彈性化的小型運作單位必須依賴有效的管理機制來進行溝通協調。而全體成員參與學校管理,共同經營學校行政事務則是行政管理方式的首要之務。唯有全員參與決策的過程,方能配合政策的執行,而行政單位更應秉持著服務教師及學生的理念,將學校的問題視為行政人員需要努力及改進的方向。使學校成員產生上下一體的情感,進而順利推行組織活動,陳校長特別強調行政是校務運作的支援單位,而不是主宰;在各項事務的推動上,要主動關注教師們的需求。也因此,行政的地位及功能需要受重視,組長也應該接受良好的訓練與引導。
五、塑造創新、專業與特色的學校文化
全體學校成員認同學校的文化所在,提供成員工作所應遵循的方向,進而創造學校效能。學校應依據地區特性尋找自己的特色所在,取得學校成員的認同,並進而將內在價值感覺轉為外在行動策略。學校文化的塑造必須從經營理念的確定及培養自我學習的成員開始做起,進而給予學校成員發揮的空間及參與決策的機會,並依據地區特性創造學校特色,使學校成員對學校產生認同感,進而達成學校的教育目標。
人是組織中最為重要的資產,但使學校成員對所屬學校產生認同,並不是理性的管理制度,而是團體所共同擁有的特徵,督促全體成員關心學校的價值所在。各學校應依據學校的特性,發展學校的特色,追求全體的認同,達成教育的目標。學校成員必須共同發展所屬學校特色及強力文化,提高成員的協同及向心力,不但求得學校目標的達成,更能提供成員間良好的關係及成就滿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