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1日 星期三

關於校長課程領導之數點思維

學生學習是學校教育存在的價值。如何促使教與學的活動能順利進行,並且增進學校教學績效,是項重要課題課程。故此,對校長而言,課程與教學應為學校教育行政的核心。許多研究指出,校長在課程教學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呈正相關,因此,校長不應只以作學校管理者自限,應以成為一位成功的課程教學領導者為目標,使師生更能有效的教與學,增進學校的效能。
然在實務現場探討校長之課程領導角色時,經常面臨到兩種迷思,一是課程領導者一定是學科專家嗎?如果不是;校長在學校課程領域中是否可以扮演除領導者之外的角色?
根據部分專家學者(張碧娟,民88;高新建,民91;趙廣林,民85;)等人意見,綜合校長課程領導的定義,可歸納出以下重點:一、發展及溝通課程教學理念與任務。二、確保課程與教學品質。三、營造學校學習氣氛。四、發展支持的課程教學環境等具體作為。五、發揮洞察、激勵、授權、引導、示範以及成員共同合作之影響力。從上述五項重點分析,可以發現不管在理念或行為層面,校長的課程領導權力均著重於影響力的發揮,強調扮演「課程願景引導者」、「課程理念溝通者」、「組織成員激勵者」與「課程制度規劃者」等領導角色。換言之,在學校課程的經營管理與發展範疇中,校長的課程領導核心功能其實乃在於促進者的角色功能。
當校長扮演著「促進者」角色時,同時意味著學校課程權力的分享,以及課程權力結構的重組。校內次級組織如領域、學年或學科的召集人(或主任)將成為學校課程的實際領導人,帶領著領域、學年或學科老師發展規劃課程。這種似SWS(school within school)概念的課程組織結構,具有著「視學校為專業社群」的假設以及「校內數個組織層級的課程領導」特徵。以此角度視之,校長的課程領導不再是單一的領導,而是distributed leadership(分佈式領導或授權領導),以更具彈性與立即性的領導方式回應學生及教師需求。
distributed leadership,它是相互關係與連結的複雜網絡,是領導者運用激勵的策略使成員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完成任務(Louis & Kruse,1995)。Hargreaves 和 Fink 認為教育要能永續成功,必須在學校社區中建立「分佈式領導」的文化,而非訓練與發展少數的領導精英。當今的學校領導必須是一種責任的分享,它形成一種主動與機會的文化,而當「分佈式領導」完全發揮影響力時,屆時學校成員、學生和家長將共同負起課程永續革新的責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