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Principals Identify Top Ten Leadership Traits 讀後感

儘管教育領導理論的趨勢或研究取向早已脫離「特質論」獨領風騷的時代,但領導者的重要卻是不爭的事實。成功的教育領導除了要有正確的判斷與領導策略外,校長個人更是關鍵的重要因素。

  如同樂曲演奏,經由不同的音樂家詮釋,節奏快慢與意念差異之間,即產生不同風格與型貌。同樣地,經由不同校長領導角色的扮演,學校領導的風貌與結果也截然不同。有些校長像英雄或明星,具有無可取代的魅力,能夠影響校內師生與社區家長,熱情參與學校經營與發展。有些校長则像個虔行者或修道士,默默耕耘服務奉獻,以身為範感召學校全體成員,共同追隨前進。當然也有些校長以組織法定身分自居,依法行政層級分明,藉由法令規章指揮學校成員運作校務。

以此角度評視校長的十大(重要)任務,不論是願景與計畫、走動式管理、信任、(參與式)決策過程、幽默、以及學習等項目,依照著校長不同的詮釋,相信定也有著不同的成效與影響,所謂「有怎樣的校長,即有怎樣的學校」之俗諺實非贅言。只是在今日充滿了多元、複雜、動態、甚至渾沌等特性的教育環境裡,成功領導者的定義尚無明確定義,所謂領導者的重要任務,相信也會隨著學校而存在關注重點的差異。

但若以權力角度分析此篇論述,可以發現多數校長傾向以類似平權式的方式詮釋(運用)校長權力,在這樣的過程裡充滿了「影響」「鼓舞」「參與」「引領」等特性。不論是「參照權」、「專家權」或是「power through」「power with」;較少的權力層級、較多的權力分享、較廣的權力影響、以及較彈性的權力運用,似乎是校長領導成功的不二法門。

3 則留言:

Melody 提到...

不得不承認有人天生下來就是作為一個領導者,擁有天生的領導特質較易掌握領導技巧,但事在人為,要成為成功的領導者校長確是關鍵因素。

P.S 很喜歡「如同樂曲演奏,經由不同的音樂家詮釋,節奏快慢與意念差異之間,即產生不同風格與型貌」這句話。

提到...

領導風格的形塑絕非單一向度的影響可及,其中包含領導者本身的人格特質、組織成員的特性、團體的背景與需求等等,不同元素和向度的碰撞,往往會激盪出截然不同的火花。而領導者必須保持心態的寬度與廣度,在與組織互動的歷程中反覆不斷的修正與檢視,在時間和經驗的歷練之中,形塑獨一無二的領導風格。

啟航 提到...

其實我覺得每個人的在自己的人生角色中,或多或少都需要引領別人,例如:當你再學生時代時擔任學校幹部;為人父母時,如何帶領家庭;工作時與同事的溝通協調。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其領導風格,但領導也需要學習與訓練,才能讓自己更加了解領導的涵義,並進一步形塑自我的領導風格,達成有效的領導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