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倡導學校追求差異化,以創新經營學校品牌形象的教育潮流中,國民小學校際競爭態勢,呈現組織間策略聯盟的「既競爭又合作模式」。而一般學校的策略聯盟方向較多傾向資源整合樣態,例如:研習的師資、經費與辦理單位的整合;學生活動的活動參與、承辦單位、場地及經費等共同責任分擔;亦或是連結成群組學校,共同參與或規劃特別教育(政策)方案。而聯盟的形式除了平行(同類學校層級)連結外,縱貫銜接(跨類學校層級)的形式也相當常見。
以現場實務觀點來看,國民小學實施策略聯盟主要具有下列四項功能:一、相互分工藉此發揮互補作用,強化學校組織體質。二、加強教育經驗傳承,帶動多元參與,提昇組織適應力。三、促進資源整合,發揮經濟效益,降低學校經營成本。四、加速組織成長,提昇組織競爭力,強化學校教育品質。
以資源整合角度而言,策略聯盟可以為學校辦學資源引進活水源頭,對於學校教育品質之提升,頗具助益與意義。但在實際作為過程中,卻仍有其原則需要學校領導者關注,如:一、策略聯盟目的與核心須以教育目的為依歸,一切作為均以學生受教權益為終點考量。二、策略聯盟的過程,更要落實組織內部的經營,回歸學習型組織,帶領學校成員團隊共同齊心向前。三.重視虛擬策略聯盟,資訊科技與網路的日益進步,不僅讓人際溝通創造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在空間上也創造出無限延伸與跳脫時間限制;學校領導者可以藉助網路平台的發展,讓策略聯盟效能更加發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