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倡導學校追求差異化,以創新經營學校品牌形象的教育潮流中,國民小學校際競爭態勢,呈現組織間策略聯盟的「既競爭又合作模式」。而一般學校的策略聯盟方向較多傾向資源整合樣態,例如:研習的師資、經費與辦理單位的整合;學生活動的活動參與、承辦單位、場地及經費等共同責任分擔;亦或是連結成群組學校,共同參與或規劃特別教育(政策)方案。而聯盟的形式除了平行(同類學校層級)連結外,縱貫銜接(跨類學校層級)的形式也相當常見。
以現場實務觀點來看,國民小學實施策略聯盟主要具有下列四項功能:一、相互分工藉此發揮互補作用,強化學校組織體質。二、加強教育經驗傳承,帶動多元參與,提昇組織適應力。三、促進資源整合,發揮經濟效益,降低學校經營成本。四、加速組織成長,提昇組織競爭力,強化學校教育品質。
以資源整合角度而言,策略聯盟可以為學校辦學資源引進活水源頭,對於學校教育品質之提升,頗具助益與意義。但在實際作為過程中,卻仍有其原則需要學校領導者關注,如:一、策略聯盟目的與核心須以教育目的為依歸,一切作為均以學生受教權益為終點考量。二、策略聯盟的過程,更要落實組織內部的經營,回歸學習型組織,帶領學校成員團隊共同齊心向前。三.重視虛擬策略聯盟,資訊科技與網路的日益進步,不僅讓人際溝通創造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在空間上也創造出無限延伸與跳脫時間限制;學校領導者可以藉助網路平台的發展,讓策略聯盟效能更加發揮。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學校公共關係之我見
學校公共關係係指學校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且長期的應用各種媒體服務或活動,與其公眾真誠溝通,從而建立彼此之間的和諧關係,以贏得公眾對學校的瞭解、支持、鼓勵和合作的歷程。綜合眾學者論點,學校公共關係具有以下幾點特性:一、是一種學校與其公眾之間的一種溝通歷程。二、為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長期性的活動。三、過程中應用各種媒體傳播、服務或活動與其公眾建立和諧的關係。四、傳播的訊息是真實。五、其目的在於建立學校與其公眾之間的瞭解、支持、鼓勵與合作。(黃玉利,民96)
學校公共關係在今日講求創新、品牌、形象的教育環境中,其重要性日益趨增,備受教育領導者與學校經營者重視與關注。但在過於追求曝光率或行銷的迷思下,也見到許多奇特的教育現象呈現,如學校活動噱頭十足,但不知教育意義,為何?活動內容與教育精神不符,不知活動的目的與主體?過於保守的觀念意識讓學校與家長、社區間不相往來,自成獨立世界;學校成員錯誤的觀念或迷思,不能共同肩負起學校公共關係的經營者與促進者角色等等,都是現今校園生態中常見的學校公共關係問題。
吾人認為,在現今開放社會系統中,除了埋首於學校創新經營外,也應適時地藉由良善的學校公共關係,將學校優質形象推展出去。故此,學校的公共關係絕非是講求「應酬、人情、面子、關係、回報」,而是學校教育資源與能量的匯集平台。以下數點觀點應可融入學校公共關係的經營中:一、辦學品質、績效就是最好的公關,而學生(產品) 品質就是最好的活動宣傳,因此學校公共關係還是須以專業績效做為推展公關工作的基礎。二、慎選學校具正確觀念的公關人員,並授權賦能,俾發揮學校公關功能。三、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畫,擬訂學校推展公關短、中、長期計畫,落實成為學校平日工作活動。四、善用溝通行銷策略,有效行銷學校的特色與辦學績效。
學校公共關係在今日講求創新、品牌、形象的教育環境中,其重要性日益趨增,備受教育領導者與學校經營者重視與關注。但在過於追求曝光率或行銷的迷思下,也見到許多奇特的教育現象呈現,如學校活動噱頭十足,但不知教育意義,為何?活動內容與教育精神不符,不知活動的目的與主體?過於保守的觀念意識讓學校與家長、社區間不相往來,自成獨立世界;學校成員錯誤的觀念或迷思,不能共同肩負起學校公共關係的經營者與促進者角色等等,都是現今校園生態中常見的學校公共關係問題。
吾人認為,在現今開放社會系統中,除了埋首於學校創新經營外,也應適時地藉由良善的學校公共關係,將學校優質形象推展出去。故此,學校的公共關係絕非是講求「應酬、人情、面子、關係、回報」,而是學校教育資源與能量的匯集平台。以下數點觀點應可融入學校公共關係的經營中:一、辦學品質、績效就是最好的公關,而學生(產品) 品質就是最好的活動宣傳,因此學校公共關係還是須以專業績效做為推展公關工作的基礎。二、慎選學校具正確觀念的公關人員,並授權賦能,俾發揮學校公關功能。三、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畫,擬訂學校推展公關短、中、長期計畫,落實成為學校平日工作活動。四、善用溝通行銷策略,有效行銷學校的特色與辦學績效。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