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安會秘書長丁渝洲在一場關於領導、決策與執行力等議題的訪問中表示:領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善於做決策。當領導者能夠克服資訊不夠、狀況不明、客觀條件無法配合等難題,在複雜或危機的狀況下做出正確決策時,即能夠帶領組織突破限制,朝向更高層次的發展與進步。
以教育現場而言,近年來,學生與家長等個人教育權利意識的高漲,讓個性化、區域化的教育,如鄉土教學、多元文化教育逐漸被重視。「學校本位管理」(School Based Management)風潮,轉變了教師與家長的角色,成為學校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校園權力結構的解構與轉換,讓校務的經營過程充滿了更多的變數與不確定性,也讓校長學校領導與管理的角色重新被界定。張志明(民90)指出:面對新的時代變遷,校長須瞭解因權力轉換所導致的三個影響:學校自主管理、教師參與、與家長選擇,並採取因應之道。故此,校長在進行校務領導最重要工作-決策時,就必須因應時代變遷趨勢,以新的角度與策略審視分析,始能做出正確決策,提升學校發展。
以權變領導觀點出發,領導決策的效能會受到決策情境的影響,同時結合著不同類型的領導風格,呈現不同的決策風格。在Vroom, Yetton及Jago所發展出來的決策樹模式中,影響決策的情境因素共有十二:決策品質、部屬承諾、領導者資訊、問題結構、承諾可能性、目標符合度、部屬衝突、部屬資訊、時間限制、地理分佈、時間考量、員工發展考量等。而連結者不同類型的領導模式,即呈現五種領導決策行為:1.專制I型:決策者當下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資訊下決策或解決問題。2.專制II型:決策者由部屬提供必要的資訊,再下決策。3.諮詢I型:決策者把問題個別地告訴相關部屬,分別從他們那裡蒐集意見及建議,自己再獨自做最後的決定。4.諮詢II型:決策者把部屬召集起來,從中蒐集他們對問題的看法及建議;自己再做最後的決定。5.參與II型:決策者把部屬們聚集起來,一起討論問題,共同評估可能的解決之道,最後產生一個共識方案。
權變領導理論強調領導模式與情境因素之交互作用,係造領導效能之主因。(廖春文,民83);而同樣地,決策模式與影響決策的情境因素相互作用,即能造成決策效能的差異。在今日,如果我們強調學校經營發展中的學校主體性,追求校本特色創新的多元差異性,勢必學校組織的情境因素,將成為領導者決策的關注重點,因為該項元素,並不是因循著各式決策模式或技術,所能導引而出。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principal mentoring 讀後數點思維
在初任校長生涯過程中,經營校務時難免因新手駕駛遭遇某些困境或問題。為了使初任校長能夠勝任其工作,國外特別倡導「師傅校長」(principal mentoring)方案,透過完整的輔導機制與支援系統連結,在初任校長儲備實習階段或初擔校長職務時,能夠藉由師傅校長的輔導和協助,圓滿校務經營與困難解決。研究指出,許多校長表示在其領導生涯中,都曾受益於一位經驗豐富的專家校長,利用這種經驗傳承式的mentoring系統,有助於初任校長理論和實務的結合與實踐。
師傅教導一辭之意涵主要於協助新手達到專業成長的、生涯發展及心理社會發展之目的,且提供其情感上的支持,並使得師徒兩方皆能有所反思。將師徒關係模式運用在校長培育範疇中,即代表師傅校長帶領著初任(候用)校長,不僅能將資深校長豐富珍貴的經驗與智慧加以傳承,也能使得初任(候用)校長更能熟悉校務實際運作情形並做出適宜的處置。在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培訓中,師傅校長教導制度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就如同教師實習中,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老師具有重大影響一般。
關於師傅校長教導之促進策略,基於個人多年現場工作經驗,筆者頗為贊同陳木金等人(2005)所提出之觀點,以下節錄要點提供各位分享:
一、Modeling:
教導者(師傅校長)示範組成擔任校長之專業任務的各個步驟,建立學習者(徒弟校長)對專業任務的整體觀,透過 Model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二、Educating:
學習者(徒弟校長)在教導者(師傅校長)的輔助(指示和回饋)之下演練專業的任務,透過 Educat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三、Networking:
當師傅校長給予徒弟校長工作專業知識的鷹架(scaffold)之後,可以讓其獨立執行其工作,若徒弟校長能力仍有不足時,師傅校長必須在協助與教導其有困難的步驟;另外,當徒弟校長可以獨立完成其任務時,師傅校長就要慢慢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隱退,讓徒弟校長建構完成其專業發展的知識脈絡,透過 Network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四、Telling:
培訓學習者(徒弟校長)之闡明其理念及相關事項的能力,讓其嘗試向其他人解釋他對完成校長專業任務過程的理解,並藉以培養其闡明自己工作配管流程的能力,透過 Tell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五、Outlooking:
培訓學習者(徒弟校長)能將自己問題解決過程和專家或同儕的進行對照,或和校長專業任務的內在概念模式進行比較,發展徒弟校長之統觀全局的能力,藉以培養獨立增進校長專業任務的能力,透過 Outlook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六、Reacting:
培訓學習者(徒弟校長)不僅學習專家問題解決的過程,也被激發去形成並解決問題,藉以發現屬於自己的問題解決型式,而學到如何去獨立建構解決問題的能力,藉以豐富其校長專業能力,透過 React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師傅教導一辭之意涵主要於協助新手達到專業成長的、生涯發展及心理社會發展之目的,且提供其情感上的支持,並使得師徒兩方皆能有所反思。將師徒關係模式運用在校長培育範疇中,即代表師傅校長帶領著初任(候用)校長,不僅能將資深校長豐富珍貴的經驗與智慧加以傳承,也能使得初任(候用)校長更能熟悉校務實際運作情形並做出適宜的處置。在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培訓中,師傅校長教導制度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就如同教師實習中,實習輔導教師對實習老師具有重大影響一般。
關於師傅校長教導之促進策略,基於個人多年現場工作經驗,筆者頗為贊同陳木金等人(2005)所提出之觀點,以下節錄要點提供各位分享:
一、Modeling:
教導者(師傅校長)示範組成擔任校長之專業任務的各個步驟,建立學習者(徒弟校長)對專業任務的整體觀,透過 Model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二、Educating:
學習者(徒弟校長)在教導者(師傅校長)的輔助(指示和回饋)之下演練專業的任務,透過 Educat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三、Networking:
當師傅校長給予徒弟校長工作專業知識的鷹架(scaffold)之後,可以讓其獨立執行其工作,若徒弟校長能力仍有不足時,師傅校長必須在協助與教導其有困難的步驟;另外,當徒弟校長可以獨立完成其任務時,師傅校長就要慢慢從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隱退,讓徒弟校長建構完成其專業發展的知識脈絡,透過 Network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四、Telling:
培訓學習者(徒弟校長)之闡明其理念及相關事項的能力,讓其嘗試向其他人解釋他對完成校長專業任務過程的理解,並藉以培養其闡明自己工作配管流程的能力,透過 Tell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五、Outlooking:
培訓學習者(徒弟校長)能將自己問題解決過程和專家或同儕的進行對照,或和校長專業任務的內在概念模式進行比較,發展徒弟校長之統觀全局的能力,藉以培養獨立增進校長專業任務的能力,透過 Outlook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六、Reacting:
培訓學習者(徒弟校長)不僅學習專家問題解決的過程,也被激發去形成並解決問題,藉以發現屬於自己的問題解決型式,而學到如何去獨立建構解決問題的能力,藉以豐富其校長專業能力,透過 Reacting 的策略豐富師傅校長教導課程系統的執行來發展其專業知能。
訂閱:
文章 (Atom)